新闻动态
大便前干硬,后软黏?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!中医:这个地方太虚了!
2025-05-21
图片
图片
最近半年,她发现自己的大便总是“前干后软”:
开头干硬如“羊粪球”,后面却黏腻不成形,有时甚至夹杂未消化的食物残渣。
她尝试过喝蜂蜜水、吃香蕉,但效果甚微。
更让她担忧的是,这种情况还伴随腹胀、食欲不振。
大便前干后软,多是“脾胃虚弱+胃肠积热”的信号。
怎么解决肠胃虚弱,恢复脾胃的正常消化呢?
(戳上图,可进店)一:大便“头干后稀”的真相
为什么会出现“前干后稀”?咱们先来捋一捋大便的“生产流程”:
中医认为,大便的形成就像一场“食物运输大作战”:
简单来说:
胃是“加工厂”:负责初步消化食物,把食物变成“半成品”。
脾是“营养提取机”:把食物中的精华(营养)吸收,剩下的残渣下传到肠道。
大肠是“脱水车间”:把残渣里的水分吸走,形成干硬的大便排出。
1. 大便“头干”:肠道里的“火苗”在作怪
为什么会干硬?
胃火太旺:
如果吃太多辛辣油腻食物,或者长期压力大,胃里的“火苗”就会越烧越旺。
结果:这团火顺着肠道往下烧,把大肠里的水分都“烤干了”,导致前面的大便干硬如“羊粪球”。
图片
2. 大便“后稀”:脾虚让“营养提取机”罢工
为什么会黏腻?
脾虚运化无力:
如果长期熬夜、饮食不规律,脾就像一台“老化的机器”,无法把食物中的精华充分吸收。
结果:没被吸收的营养和残渣一起下到肠道,大肠来不及“脱水”,后面的大便就变得黏腻不成形。
图片
3. 核心问题:脾虚+胃火“两头夹击”
头干+后稀=“虚实夹杂”:
虚:脾虚(营养吸收差)。
实:胃火(肠道水分被过度消耗)。
就像一家工厂:
“前段干硬”:是因为“脱水车间”被火烤得过度干燥;
“后段黏腻”:是因为“营养提取机”效率低下,残渣太多,车间来不及处理。
总结下,调理思路就是:补脾虚+清胃火。
二:3个穴位,给肠道“加油”
1. 天枢穴:肠道的“总开关”
定位:肚脐旁开2寸。
作用:调节肠道功能,疏通气机,缓解便秘与腹泻交替。
天枢是大肠的募穴,直接调节肠道气机,疏通“肠腑拥堵”。
从经络归属来说,天枢穴属于胃经,也是大肠经的募穴,能同时解决大肠和胃的双向问题。
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,比如腹泻是大便含水太多,便秘是大便含水太少。
这俩问题,你都可以绑一个单联镂空艾灸罐儿在肚脐两侧的天枢穴。艾灸30分钟症状都能缓解。
在上周末出去吃饭,火锅吃的有点辣,当天晚上我就有点拉肚子,晚上睡觉前我贴了自发热艾灸贴在天枢穴,第二天睡醒后,腹泻症状就消失了。
天枢是肠道的“总控开关”,艾灸它,让干硬与黏腻的残渣顺利排出!
图片
2. 足三里穴:脾胃的“加油站”
定位:弯曲膝盖呈90度,膝盖骨外侧凹陷往下三寸。
作用:健脾益胃,增强消化吸收能力,解决“后段黏腻”的根源。
足三里是胃经合穴,健脾益胃,增强脾胃运化,让食物残渣不再堆积。
图片
如果没有艾灸条件,可以用纯铜刮痧板儿在膝盖外侧从上往下刮痧,疏通整条胃经。
图片
3. 太溪穴:肾阴的“水源地”
定位:内踝尖与脚后跟之间的凹陷处。
作用:滋阴润燥,补充肠道津液,缓解“前段干硬”的问题。
太溪是肾经原穴,滋阴润燥,补充肠道津液,缓解干硬与黏腻的矛盾。
肾五行属水,太溪穴作为肾经原穴也可以大补肾阴。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。
水分充足了。肠道就得到了润滑,大便含水量就变多了,这个时候就不容易出现大便前头偏干的情况。
■.太溪穴也可以解决肾虚导致的耳聋耳鸣。
有位55岁的女患者,最近两年听力越来越差,到现在几乎完全听不见了。
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,发现双耳鼓膜稍微有点内陷,但其他检查都正常。
我发现她舌头颜色淡红,舌苔薄白,我认为她的耳聋是因为"肾气"不足,就像电池没电了耳机发不出声音一样。
于是每天用4厘米石磨艾条,艾灸双脚的"太溪穴"。
现在几个月过去了,她的耳聋症状缓解了不少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